国家队纷纷入局云计算 这给BAT们释放了什么信号?
另一个是逐步实现符合变压器容量要求的一般工商业用电选择执行大工业两部制电价。
山西送出电量32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4.4%。六、全国跨区、跨省送出电量快速增长1-4月份,全国跨区送电完成126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5.6%。
一、全社会用电量延续较快增长态势,各省份全社会用电量均实现正增长1-4月份,全国全社会用电量2109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3%,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2.6个百分点。增速超过10%的省份有广西(18.0%)、四川(16.2%)、甘肃(15.1%)、内蒙古(14.0%)、海南(13.3%)、广东(13.1%)、江西(12.2%)和山西(10.3%)。有色金属冶炼行业47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9%。黑色金属冶炼行业用电量171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6%。山西送出电量7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8%。
第三产业用电量77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8%。贵州送出电量17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1.5%。如华能集团2016年参股云南、山西、重庆等电力交易中心,取得8个地区市场管委会席位。
既触碰到了市场结盟、价格垄断、受到处罚的法律风险,也领略了竞获电量、进军配售电领域、开展综合能源服务的无限风光。年均新增容量9000万千瓦,是前53年平均新增容量670万千瓦的13.4倍。目前,新电改取得积极进展,不仅交易机构基本搭建、输配电价改革全覆盖、市场化交易电量超预期、新的配售电主体不断涌现、电力现货市场开启试点、交易规则与市场监管初步建立,而且还大大促进了市场化改革,促进了电力新业态的不断涌现,广大工商业用户实实在在分享了改革红利。正是这些挑战、变革与机遇,特别是两轮电改,磨砺、提升、成就了发电人,催生传统发电企业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奋力追赶全社会市场化改革的步伐,开启了新时代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新征程。
同时,实现能源基础设施互联、能源形式互换、能源技术数据与信息技术数据的互用、能源分配方式的互济、能源与消费商业模式的互利。可以预见,发电人的工作更富挑战与激情。
至此,除了建设项目行政审批、上网电价政府定价、售电端不能自主选择外,发电企业已摘除垄断帽子,进入国资委确认的商业类竞争性行业。2017年1.63万亿千瓦时,增长45%,占比26%,其中:华北、南方、西北三个区域销售电量市场化率均超过35%,蒙西、云南、贵州三个省区更是高达68.5%、65.7%、54.0%。可见,两轮电改促进了传统发电企业的转型和电力行业的升级,也给发电人带来了重大挑战与种种磨砺,在一定程度上锻炼、提升、成就了发电人,更给社会分享了丰厚的改革红利。氢能、充电桩、电能替代、天然气水合物、大容量储能、智慧能源项目、综合能源供应与服务。
另一方面坚持客户为王,市场导向,打开厂门做营销、谋发展,积极打造发配售、热力源网、冷热电水气多联供产业链,培育了电力历史上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家队伍。从近期看,发电行业不得不面对煤电矛盾、市场过剩的系统性风险,国家降低用能成本的政策导向,经营业绩大幅下降的现实。随着多元开放、鼓励竞争、市场化为趋向的两轮电改的先后启动,发电企业在竞争中促变革,在变革中谋发展,经过年复一年的磨砺与打拼,传统发电企业的特征正在淡化、消褪,电力人身上的骄矫习气已成历史印记,发电企业在市场化改革、能源转型、互联网发展的大潮中搏击前行,与社会同频共振。16年来,发电人既经历了煤电矛盾、行业亏损、负债率高企的残酷洗礼,又体验了结构调整、转型升级、超常发展、屡创世界第一的喜悦。
上报25个增量配电业务试点项目,入围第一批试点名单11个。2002年电改,尽管褒贬不一,但确实激发了发展活力,形成了市场竞争的初步格局,解决了电荒等重大问题。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发电企业抓住新电改和经济结构转型新机遇, 积极稳妥地进入电力新业态。目前,国家已经确定三批292家为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
以市场为导向,关注用户体验,增强市场竞争力。成立26家区域能源销售公司。特别是新生的五大发电集团犹如五虎下山,谁都不甘落后,从电力、煤炭资源到装机规模、煤炭产能,从传统能源到新能源,从基本建设造价到生产运营成本,从电力、煤炭市场到资本、人才市场,从新建项目到并购重组展开了激烈的竞争。2018年大幅度提高发用电计划的放开。2017年大力拓展售电业务,完成售电量421亿千瓦时,实现毛利近亿元两轮电改 凸显市场竞争首轮电改是2002年2月的5号文件,主要任务是厂网分开、竞价上网。
新时代 、新追求、新风貌如果说,两轮电改在很大程度上重塑了发电企业,使发电企业正在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那么,进入新时代,处在一个新的更高历史起点的发电企业又有什么新的追求、新的风貌呢?未来一时期,发电行业正处于一个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关键阶段,如何形成新时代电力市场的再平衡、电力行业新格局成为一个重要课题。而且,电源结构不断优化,发电技术及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发电煤耗及线损率不断下降,发电行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2002年电改,尽管褒贬不一,但确实激发了发展活力,形成了市场竞争的初步格局,解决了电荒等重大问题。打造电力发配售产业链,适度发展非电产业,提高国际化经营水平,建设世界一流能源企业,作为现代发电企业新的风貌、新的追求。
售电业务的发展更是方兴未艾。以五大发电集团为代表的发电企业,走过了风风雨雨,经历了一系列重大事件,既抓住了新的发展机遇,更迎来了重大的变革、严峻的挑战。
据统计,截至2017年底,全国在电力交易中心公示的售电公司已达3298家,分布在全国21个省市。水务产业、智能高效热力网、天然气管网与销售等。如果说2002年电改侧重于发电侧的放开,解决了电力短缺量的问题,而2015年新电改则着力配售电侧的放开,重在解决质的问题,通过产销对接、市场竞争、提高效率、降低电价、优质服务让用户锦上添花、感觉良好。如华能集团2016年参股云南、山西、重庆等电力交易中心,取得8个地区市场管委会席位。
目前,新电改取得积极进展,不仅交易机构基本搭建、输配电价改革全覆盖、市场化交易电量超预期、新的配售电主体不断涌现、电力现货市场开启试点、交易规则与市场监管初步建立,而且还大大促进了市场化改革,促进了电力新业态的不断涌现,广大工商业用户实实在在分享了改革红利。2017年1.63万亿千瓦时,增长45%,占比26%,其中:华北、南方、西北三个区域销售电量市场化率均超过35%,蒙西、云南、贵州三个省区更是高达68.5%、65.7%、54.0%。
普遍缺乏市场意识、效益意识、客户意识、环保意识。传统发电企业特征2002年电改前,传统发电企业留给社会是什么印象呢?记忆深处往往是这样的:发输配售一体化运营,高度垄断,高度集中。
2017年大力拓展售电业务,完成售电量421亿千瓦时,实现毛利近亿元。到2015年底,全国装机容量达到15.3亿千瓦,世界第一。
上报25个增量配电业务试点项目,入围第一批试点名单11个。正因为这些得天独厚的优势,让电力人不识愁滋味,不乏骄矫之气,女儿不外嫁,媳妇不外娶成为社会羡慕的群体,也是社会舆论、媒体诟病的对象。对区域电网、输配电体制深化研究。从长远看,随着电力全面竞价时代的到来,发售电侧的市场竞争将愈演愈烈,发电行业未来将进一步盈亏分化、优胜劣汰、兼并重组。
即:放开竞争性环节电价、配售电业务、发用电计划。提升价值,防范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发电企业抓住新电改和经济结构转型新机遇, 积极稳妥地进入电力新业态。同时,还进行了东北、华东等区域电力市场试点,以及主辅分离、节能发电调度、大用户直接交易、发电权交易、农电体制改革等探索。
2016年市场电量突破1万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19%。发电企业打破了过去计划体制下的固有模式,告别单纯发电时代,从后台走向前台,进入到配售电、综合增值服务、电力新业态领域,与新生的社会配售电公司、电网企业在交集领域开展竞争,争夺电力用户、配售电资源,开展竞价交易,第一次真正经历了电力市场的洗礼,对经营理念、安全管理、发展空间、商业模式、客户服务等产生重大而又深刻的影响,逐步向综合能源供应商转型,坚持能源生产与综合服务并重。